欢迎来到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

信息参考2016年第2期(上)

时间: 2016-04-08 10:50:14     来源: 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 访问次数:

编者按:

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以“通过教育改变人生”为主题,通过了《仁川宣言》,确立了“实现公正、包容、和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确保到2030年所有人享有公平而包容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了一个将改变人们生活的、强有力的2030教育新进程。“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了推进全球教育发展的七大目标,关注教育公平、学习及技能,强调避免只专注教育机会却不重视学生在入学后能否获得相关技能,确保人们能享有优质的、覆盖各层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本期《信息参考》着重选择了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栏目组织的《基于“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分析与畅想》系列文章,分别从学校视角描述未来职业教育“去学校化”与“个性化”的发展形态,并从学习者视角描述未来职业教育关注学生生涯发展和软技能提升的发展方向。另撷取了部分职业教育管理和有关青年创业创新的文章,供全体师生学习、借鉴、思考。

2015世界教育走了多远》

★《未来的职业教育会是什么模样》——

2030年,还需要职业学校吗?》

《个性化制造时代的“个性职教”》

《由注重就业转向生涯发展》

2030年,软技能比硬技术能更受青睐》

2015世界教育走了多远》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18日 第5

作者:唐科莉 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信息中心

编者按:新年伊始,全球教育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教育,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关系全人类的未来命运。在2015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世界各国直面挑战,关注每一位儿童、青年的个体发展,关注残疾、贫困等弱势群体,关注技能、素质等“软实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各国从制度、投入、管理改革入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着基础力量。

一、未来全球教育走向何方

2015519日至2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六家机构协办的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以“通过教育改变人生”为主题,通过了《仁川宣言》,确立了“实现公正、包容、和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确保到2030年所有人享有公平而包容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了一个将改变人们生活的、强有力的2030教育新进程。新教育议程关注全纳与公平,即所有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肤色、民族、语言、宗教、政治及其他政见、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状况,无论是残障人士、移民、原住民、青年和儿童,尤其是处于弱势或被边缘化的人,都应当有机会接受全纳与平等的优质教育,并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新教育议程关注教育公平、学习及技能,强调避免只专注教育机会却不重视学生在入学后能否获得相关技能。

20151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旨在为实施“教育2030新议程”提供指导,所提出的“教育2030”七大目标清晰勾勒了全球教育的未来蓝图。新目标将刺激新战略的制定,将创造新的资源,并为创新治理带来新的激励,确保全球未来15年的教育目标能够转化为实践。正如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2015世界教育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所言,2015年后15年教育关注重点已从机会转向质量。“教育2030”将确保所有人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发展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培养好奇心、勇气及毅力。为了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教育目的和相关性是“教育2030”的典型特征。

2015年世界教育论坛通过的《仁川宣言》确立了“实现公正、包容、和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确保到2030年所有人享有公平而包容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了一个将改变人们生活的、强有力的2030教育新进程。

二、如何保障教育公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15教育概览》中显示,过去25年全球在扩大教育机会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大约有41%25岁至34岁人群获得高等教育学历,但是,教育不公平仍然持续存在,这对劳动力市场与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最初所获教育的不公平将持续影响人一生的生活,尤其是人们未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

201511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政策研究工作报告《含着金钥匙出生:全球教育成就不平等》,用15岁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数学、阅读与科学三个领域的素养水平来评价全球教育成就机会,发现学习结果存在巨大的不公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指出,优质教育的缺乏是社会排斥的最强有力的表现形式,会妨碍人们从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中获益。

美国数据显示,情况稍好的地区每个学生的教育经费比极贫困地区平均要高出16%甚至更多。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1210日签署的《每一个学生成功法》中指出,为处境危难的儿童提供资金。法案授权教育部长为符合条件的学区授予灵活性,为低收入或弱势群体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资助。

英国的相关调查也发现,英国34岁弱势儿童中有高达7%可能没有接受早期教育。为此,英国前副首相尼克•克莱格说:“我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建立一个更公平的社会,每个孩子不管背景如何都能获得值得他们拥有的人生起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15教育概览》呼吁,各国政府必须应对持续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聚焦提高教育系统效率,以确保每名儿童,无论其背景如何,都能发挥潜能,并从优质教育中受益。

三、为“失去的一代”做些什么

在《2015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中,国际劳工组织指出,2015年全球15岁至24岁年龄段青年的失业率会保持在13.1%,欧盟则高居20%线之上,总数逾550万。欧盟570015岁至24岁青年中有750万属于既未就业亦非就学的群体,该群体被国际劳工组织称为“失去的一代”,甚而被打上游手好闲与自暴自弃的烙印,这足以撼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乃至欧洲社会稳定。

2015527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报告《2015技能展望》聚焦年轻人、技能与就业能力。该报告显示,在大多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方,年轻人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超过10%的年轻人成为既不就业、也未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三不青年”。在一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方,有1/416岁至29岁青年(约3500万人)成为“三不青年”。年轻人比“黄金年龄段工人”多两倍的失业可能。10%的新毕业生读写技能差,14%的数学技能差,并有超过40%离开学校未完成高中教育的学生,数学和读写技能都非常差。

日本的2015年教育重点之一放在了应对学生拒绝上学、中途退学的问题上,并为此设立专家研讨委员会,商谈学校应对措施以及与相关单位协作的综合对策;落实预防都立高中生中途退学的举措,对尚未决定未来走向的学生提供支持,协助心理等领域的专家对中途退学者提供支持,构筑联合相关单位的综合支援体制等等。

在法国,为每个孩子,尤其是失学和“无资格”青年构筑职业未来是2015年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去年519日,法国国民教育部推出了面向1625岁青年的“重返教育”计划,旨在为失学和“无资格”青少年提供重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实现在2017年将“无资格”青年的数量减少一半,为失学和“无资格”青年提供一个人生的新起点的宏伟目标。

国际劳工组织在《2015全球青年就业趋势》中指出,2015年全球15岁至24岁年龄段青年的失业率保持在13.1%,欧盟则高居20%线之上,总数逾550万。欧盟有750万青年属于既未就业亦非就学的群体,该群体被国际劳工组织称为“失去的一代”。

四、信息技术素养该如何提升

2015523日至2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教育部合作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和后2015教育大会”主题为“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探讨了教育技术如何支持2015世界教育论坛制定的未来15年全球教育进程,并通过标志性的成果文件《青岛宣言》。

201591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全球首个数字化技能评估报告《学生、计算机与学习:促进彼此联系》中提出,学校还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在课堂上的潜力,以应对“数字化鸿沟”,也未培养每名学生拥有当今“连通世界”所需的技能。为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呼吁,要确保每名儿童达到阅读与数学的基准线,各国必须将更多精力放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数字化世界,而不是单纯扩大或投入更多高科技设备及服务。

对于各国教师来说,如果涉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许多教师在数字化工具的教学应用方面并不具备必要的能力。欧盟“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31个欧洲国家中,只有7个国家30%50%的四年级或八年级学生由数字技能较高的教师授课。为此,欧盟终身学习计划资助的数字技能项目聚焦教师和其他培训人员数字化能力发展。

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各国都制定了应对策略。日本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环境构筑4年计划”“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活用能力与指导能力”等五大宣言,致力于加快教育环境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进程,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美国纽约市市长比尔•德布拉西奥宣布,将面向全部学生开设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法国于20155月启动了“学校数字化”计划,引领法国学校迈入数字时代;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则在20159月签署通过了《澳大利亚国家课程:数字技术》课程大纲,并宣布从2017开始,“国家评估计划——阅读与数学”全将改为在线测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全球首个数字化技能评估报告《学生、计算机与学习:促进彼此联系》,呼吁确保每名儿童达到阅读与数学的基准线,各国必须将更多精力放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数字化世界,而不是单纯扩大或投入更多高科技设备及服务。

五、让年轻人获得技能

2015年,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技能已成为21世纪经济的“全球货币”。各国开始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年轻人的技能培养,确保年轻人为就业做准备。

面对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的事实,欧盟委员会提出了6个新优先领域,新的优先领域更为聚焦提升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培养积极的公民,教育与培训体系则更注重提供与之相关的、高质量的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培养具有良好技能的劳动力关乎各国的经济发展,美国公布了《为美国的未来培养技能》计划,同时提出“社区学院免费战略”,对于美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以至全球竞争力的提升意义深远。新加坡则发起了国家层面的“未来技能计划”,致力于为未来培养技能,帮助新加坡人以技能掌握为基础创造未来。

作为澳大利亚联合政府“竞争力进程”的四大支柱之一,职业教育与培训一揽子改革进程明确了职业评估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提升澳大利亚工业生产力,增加就业岗位等。

英国和法国则以企业学徒制为杠杆促进青年就业。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法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提出要推动小型企业学徒制的发展,并提出到2017年培养50万学徒的目标。英国首相卡梅伦公布了一系列围绕学徒培养与技能培训的计划,以增加高质量学徒供应的数量并改变技能培训的现状,并承诺在接下来的5年内,支持300万个高质量学徒岗位的提供,推动英国经济发展。

技能已成为21世纪经济的“全球货币”。2015年,各国开始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年轻人的技能培养,确保年轻人为就业做准备,提升成人的技能,以回应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六、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高质量教师是全球成绩一流的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全世界普遍面临着高水平教师欠缺和职业培训不足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要实现2020年普及小学教育,全球必须再增加1090万名小学教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根据调查分析,那些希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的国家应该增加“基于学校的专业发展活动”的数量和种类,这类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包括辅导和指导、构建教师一起学习的网络,以及支持教师合作研究与教学问题解决。此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建议,各国教育系统应该检讨其分配教师到更富挑战学校的政策实践,同时加大投入,通过入职培训与辅导项目扩大对于新教师的专业支持,并消除障碍、创造激励机制促进新教师的活动参与率。

2015年,各国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提高教师质量。英国教育大臣尼基•摩根表示,“每个教室都需要优秀的教师帮助孩子们为现代英国的生活做好准备。我们希望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数学教师和物理教师,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使其成为更有价值的职业。”为此,英国为提高关键学科的教学水平而吸引高水平教师的“转行当教师”行动计划开始实施,确保英国未来一代能够与国际人才竞争获得最好的工作。

提高教师质量、专业化及地位一直是澳大利亚联合政府“学生优先”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一个重要支柱。澳大利亚以职前教师培训改革为切入点,培养为课堂做好准备的教师。

日本2015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认为未来教师不仅需掌握激发学生自主发现并解决课题能力的“活跃型学习”授课方法,还需具备信息技术教育等新型教学能力。日本还通过年轻教师培养、教师录用考试改革、统一教师资质标准等举措提升教师质量。

2015年世界教师日的主题为“为教师赋权,实现全纳的、可持续性的全球发展”,呼吁为教师提供体面、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通过信任、职业自主和学术自由为教师赋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要实现2020年普及小学教育,全球必须再增加1090万名小学教师。

《未来的职业教育会是什么模样》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60112日第5版及20160119日第4

2030年,还需要职业学校吗?》

作者:陈春霞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

国外有人断言:未来全球只需要三所大学——哈佛、耶鲁和牛津,互联网将会“消灭”大多数学校与平庸的教师。那么,2030年职业教育还需要学校吗?上世纪伊凡•伊里奇等社会学家的“非学校化”预言是否快要实现了?

可以预想到本世纪30年代,餐厅服务员、食品加工员、服装样衣工、锻造电焊工等岗位可能随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机器人的到来而人间蒸发,而诸如筑梦师、微博运营官、网店装修师、机器人维护员等大批与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相匹配的新岗位却在始料未及中横空出世。岗位更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而职业学校“固定学制、陈旧专业、稳定课程”难免会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教授迈尔•舍恩伯格说:“在未来,学习绝不会是按照一本给定的教科书、一门科目或课程,以同样顺序和步调进行,而将是有数千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大数据分析将指引他们选出最有效、支持进一步完善和私人定制的课程、教材。”不难想象,在电脑储存费用下降95%、网络效能增加200倍、超过70%的人口至少拥有一件移动设备的2030年,没围墙、有翅膀的云储存、云计算将实现“私人定制的尺寸适合一个人”的职业教育。

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霸气特征、云教育红利大餐的诱人前景带给人们无限美好遐想的同时,我们需要保持一份理性与思考,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能烹饪出一道需要温度、味蕾与情感菜肴的厨师,是否是学生对着电脑就能自学成才?能定制出一件独一无二衣服的设计师,是否是学生对着手机客户端就能无师自通?能在海上进行安全船舶操作的驾驶员,是否是学生在交互式平台上就能幡然顿悟?显然,职业教育“应知应会”的特点决定了:对于每一道菜有哪些工序、设计一件衣服的步骤是什么、船舶安全操作的常识有哪些等“应知”的部分,学生可以在慕课等平台上选择全世界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课来学习;而对于火候的掌握、衣服的剪裁、航海仪器的操作等“应会”的部分,我们不得不承认职业学校的实训场所是互联网无法代替的,职业教育的“工作场所学习”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即便未来学习软件可以实现逼真情境的虚拟实践,但不容置疑的是,职业学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态度”等的熏陶感染是无法被“虚拟空间”替代的。一言以蔽之,看似万能的互联网可以“教之以事”,却不能“赋之于技、喻诸于德”。

基于此,未来会有哪些新的职业教育形态呢?在职业教育势必从固定、封闭转向动态、终身,从正规教育走向正规与非正规统一,从现实课堂走向现实与虚拟、在线结合的过程中,未来的职业教育形态也将从职业学校的一枝独秀、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的置身事外,走向学校职业教育+互联网、互联网+企业培训、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形态的百花齐放和枝枝俊秀。

那么,学校职业教育+互联网又会孕育出什么?2030年的职业学校会有哪些变革?

一、首先是学校环境的变革。

2030年,职业学校的教室就是实验室,3D立体视觉仿真图形、机器人设备、实验动态仿真、网络教学系统、掌上型实验设施等融合于教学环境之中。

二、其次是学习方式的变革。

2030年,职业学校注重学习过程的趣味性。美国的一家创业公司曾推出一款将编程学习和格斗类游戏相结合的程序,在游戏中,玩家不能通过触摸板来控制,而必须通过输入命令才能让机器人行走、转身等。由此得到的启发是,对于“一看书就崩溃”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职业学校能否基于互联网思维变革传统学习方式,在实现翻转课堂、个人数据报表代替成绩单之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乐趣、产生兴趣。

三、再其次是学校教师的改变。

2030年,职业学校需要的教师将是既懂互联网又懂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在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中,可以创建类似于“教育淘宝”的综合平台,呈现多元、优质的培训资源,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培训内容,并将信息化教育能力的考评纳入教师选聘、资格认证、职称评审中。此外,教育与技术的协同创新,将使“做互联网的不懂教育,做教育的不懂互联网”这个让改革迟迟不能大刀阔斧的梦魇不复存在。

《个性化制造时代的“个性职教”》

作者:王亚南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

当前整个世界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模式仍然是以规模化、链条式、生产劳动与产品标准化为特征的大众生产模式,这一生产模式从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财富的整体水平,更是塑造了人类的思考与生活方式。然而,自从这一生产模式诞生至今,就面临着一个自身难以解决的根本矛盾,即如何调和工业生产大众化与消费者个性需求之间的不匹配。由于企业家对“成本控制”的敏感和技术发展的客观限制,导致“量体裁衣”“个性定制”很难变为现实的生产图景。但是,随着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数字化智能制造正在引领整个世界制造业生产模式的迅速变革,个性定制不仅成为可能,还将随着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主流生产模式。当个性化制造时代真正到来时,作为在大众制造时代“大放异彩"的职业教育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应对来自工作世界的巨变?

一、在个性化制造时代,职业院校应开设何种专业

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这次生产模式变革将会首当其冲地对传统的、以规模经济取胜的工业生产模式带来挑战,而那些能够对库存和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小型制造商将会独占鳌头。

当个性制造时代到来时,职业种类必然产生结构的调整,职业内涵也必然发生变化,而一些不能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职业也将面临着更替。例如,从产品设计到终端用户整个产业链条中的样品模型制作、生产制造、组装、分配、仓储、零售等环节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将会随着无需工具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被淘汰。

在个性制造时代,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将会是需要发挥个体创造才能的职业,是需要人与人之间协调沟通的职业,是能够将生产者、资源、信息和消费者有效整合起来的职业,也唯有这些职业不可被机器所替代。数字化制造不仅需要高端的创新型人才,更需要驾驭这些数字化智能设备的技术人才。因此,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内涵也应该随着个性制造时代职业结构与内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紧跟时代变化的脚步。

二、在个性化制造时代,职业院校应培养何种素质的人才

当制造产业进入到个性化制造时代时,3D打印机从设计文件里获取所有的制造过程信息,人不再介入整个物品的生产过程之中,“零技能”制造的时代即将开启。

然而,尽管这一生产模式不再需要个体掌握复杂的岗位技术操作能力,但却并不意味着对人素质与能力要求的降低。在传统的工业制造时代,对工人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3D打印机则完全不需要有人介入生产过程就能将物品制造出来,这意味着人将从单调、乏味的,仅需要简单技能操作的生产中逐渐“逃离”,而对个体的个性创造能力、跨领域的整合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面对工作世界变革对职业人才素质需求变化的现实,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改变在大工业生产模式时期形成的标准化、格式化这一“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应更加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审美意识与良好沟通表达能力的,能够契合个性制造时代的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三、在个性化制造时代,职业院校是否还需要校企合作

随着个性化制造时代的到来,校企合作可能将失去今天所具有的功能与价值,因为生产物品不再需要个体在岗位分工严密、流程设计紧凑的工厂中完成,只要拥有一台3D打印机,个体就可以生产任何他所需要的产品,生产资料的重要性逐渐降低,人的价值将日益凸显。

因此,当生产不再受到场地、规模、劳动分工的限制时,职业学校的课堂也可以变为“工厂”,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任意地在“学生”和“工人”两种角色实现随意转换,理论与实践也就自然实现了紧密契合,这无疑是一场静悄悄的课堂革命。但有必要说明的是,这一革命可能仅限于与制造业相关的专业,而其他类型职业人才的培养,如宾馆服务业、医疗服务业等需要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产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可能仍然需要延续传统的校企合作培养之路。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预言者保罗•麦基里曾在《制造业: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末尾提到,“在此次工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政府应该坚持一条基本原则:给技术工人建设更好的学校。”而我们的政府是否已经能够给技术工人提供好的学校?

《由注重就业转向生涯发展》

作者:张蔚然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育研究所

近年来,工作世界中人们的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更关注岗位本身转变为更关注“人”本身,许多企业从过去那种将员工视为“工具”的观念中跳脱出来,开始倾听员工的自我实现与发展的职业诉求,将他们视为企业最大的财富与最宝贵的资源。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培训来提升员工的表现,并为他们的生涯发展做准备。比如著名的谷歌公司,其员工所享受的免费理发、免费美食、现场洗衣服务、室内娱乐设施、健身课程等福利已颇让人羡慕,但最受其员工欢迎的,是公司2010年推出的“谷歌员工学习和领导力开发项目”。该计划能够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生涯的阶段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培训课程,确保他们学到所需的知识。该计划甚至会向员工指派职业与管理指导员,为员工在如何进行加薪谈判、是否应该离职创业等问题上提供指导。面对这样的变化,职业教育自身也要从关注就业的本身,转向关注个人的生涯发展。2030年,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应是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非就业本身。

这种现象与思潮何以出现?首先,“工业4.0”时代的到来,将在未来的数十年中挑战人在工业生产与决策中的价值,人类的职业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大批低技能、重复性的岗位萎缩乃至被彻底取代,同时,不断产生的业态创新,将会产生新的多样化的服务与职业需求。岗位的变化在加快,职业的新生与迭代的速度也会加快,多次就业甚至跨职业领域就业会成为一种常态,个人生涯发展的需求也会随着职业的变化与就业形态的转变而日益凸显。其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放而多元。在这个体系中,学生既可以选择在毕业之后就业,也有机会实现自己中职、高职直通到本科的升学梦,也可能选择自主创业,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给学生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

职业教育当如何应对这种转变?面对2030年,职业与就业形态日新月异的变化,个人生涯发展需求的日益凸显,使职业教育的重心发生迁移,它将成为一种服务,为学生提供持续的生涯指导与服务。这种指导与服务应当包括生涯教育、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

2030年,职业教育应延伸并融入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开始的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持续的生涯教育,在了解与认识工作世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并进行生涯准备教育。应以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职业转换能力,以满足学生生涯发展中的多元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030年,职业教育所提供的就业服务应贯穿学生生涯发展的始终,包括三个方面:初步生涯规划的指导、求职指导与生涯管理的指导。在进行初步生涯规划时,借助能力测验等工具,帮助学生厘清自己的能力特征,参加生涯探索的活动,尝试各类工作与职业,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最终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在求职方面,就业指导应为学生提供求职过程中的咨询服务。在生涯管理方面,就业指导应帮助人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进行常规性回顾,使人们做出的就业选择不断与自身能力、兴趣与期望趋于一致。

2030年,职业教育应当为想要创业的学生提供企业规划、启动与管理的指导。具体说来,包括指导学生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企业描述,指导他们制定企业规划,学会如何在创业初期聚集资金以及调动资源,了解如何基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进行企业管理,思考自己可能遇到的影响创业的因素,以及在这样的变化格局下如何对企业进行管理,保证企业的政策运行与生产。

2030年,软技能比硬技术能更受青睐》

作者:汤霓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

软技能又称通用技能、关键能力、可迁移技能,是指独立于特定工作岗位,适用于任何职业,各个职业和岗位所共同需要的技能,

也是职业发展和生涯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技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以培养软技能为主轴的教育与培训逐步在各国掀起风潮。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等新的时代特征的出现与发展,在面对瞬息万变的职场和越来越复杂的工作世界时,软技能更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科技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新挑战

波士顿咨询集团对世界最大的15个经济体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到2030年,这些经济体中的大部分,包括金砖四国中的三个国家都会面临劳动力危机。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中国,将与巴西和俄罗斯一样,面临此冲击。而在按不同技能水平分解后发现,高技能人才缺口更大,低技能人才会有部分剩余。

或许人们会认为,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自动化的发展,科技会替代很多工作,进而会帮助人们解决全球劳动力危机。然而,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人力资源专家赖纳•斯特拉克指出,以汽车行业为例,1980年时,一辆车的生产成本中,电子零部件占比不到10%,而如今这个数字是30%以上,2030年将会上升到50%以上。而这些新的电子零部件和设备需要新技能进行操作,很多新职位应运而生,如认知系统工程师,主要工作是优化驾驶员和电子系统间的交流互动。在1980年时,没有人会想到有这一工种存在。事实上,虽然有了机器人和自动化,但参与汽车生产的总人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变化甚微。这意味着,科技会替代很多工作,但也会创造很多新工作和新技能,科技将会使得技能不匹配的情况变得更严重。

毫无疑问,未来的全球性劳动力危机会给政府和企业带来巨大挑战。技能不匹配的情况愈演愈烈,每一个国家和公司都需要制定一份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战略,预测不同工作和不同技能的人力供给和需求。与此同时,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形势的急剧变化,要求职业教育能迅速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工作所提出的新技能要求。总之,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加速的时代,要想在其中获得竞争力,各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必须能有效地与瞬息万变的工作世界联系起来,这也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好地适应技能需求的快速变化。

二、软技能是提升个体就业能力的关键

职业教育需要实现一种平衡,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非常实际的硬技能,使得他们能够迅速被雇佣并具备生产力,进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宽泛的软技能,能够支撑其他技能的学习,包括硬技能的学习。科技的发展使得职场环境迅速变化,职业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学习者适应世界变化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可雇佣价值。而软技能的培养,则会成为职业教育提升个体就业能力的关键。

许多研究证明了软技能的重要性。一项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数据表明,读写能力较差的人将更可能失业,即使是考虑到不同的背景变量,如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等,也是如此。软技能在帮助人们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上,还具有更广泛的作用和价值。根据2015OECD最新发布的报告《普遍的基础能力:国家一定从中获得什么》,学生基础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可使中低收入国家的GDP增长1302%,使高收入的OECD国家的GDP增长162%,甚至可在各国解决贫困、医疗问题和发展新技术、保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巨大潜力。

软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很显然,软技能的提升不仅将成为世界各国提升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也将成为人们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劳动力市场、提升自我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未来,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硬技能,让学生拥有岗位就业的“敲门砖”,而且更重视学生软技能的培养,保证学生能适应职场对技能需求的快速变化。


关键词:信息参考2016年第2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