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

信息参考2014年第1期

时间: 2014-03-17 08:56:49     来源: 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 访问次数:

★《高职如何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

★《建设高职本科,谁是可依靠的力量

《高职如何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

作者: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随着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加快,当前我国社会强烈期盼和呼唤中国教育升级版。那么,作为全球最大规模、近年来取得非凡发展成就、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越来越突显出重要地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升级发展?

努力培育中国教育新的成长点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适应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相关的两个转型。其一是中国经济社会从人口红利人才红利转型。要真正实现人才红利,首先需要高水平的教育。李克强总理日前强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用好人口红利,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这就必须一靠教育、二靠科技,两者有机结合,使中国创造财富的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可以预期,随着决策层更注重引导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对教育、科技的投入,必将推动建立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二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大众教育转型。一般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7%,到2020年的目标是达到40%,跨入大众教育阶段的我国高等教育需要进一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

在上述两个转型的背后,还蕴含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具体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的变化看,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的阶段,高校主要培养学术型人才;毛入学率达到15%的阶段,培养人才以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而当毛入学率达到30%以上的时候,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比重将超过其他类型的人才。然而,当前我国人才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术型和管理类人才供大于求,技术技能人才却严重短缺。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预测,2015年和2020年高技能人才需求相比2009年的规模将分别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年均毕业生数将基本保持在650万人左右,但十二五期间我国年均新增白领岗位的需求人数预计只要450万人;应对未来这一新的人才需求形势,其出路必然是大批高校的转型发展,需要有一批高校去满足更为广阔的蓝领岗位的旺盛需求。因此,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追求与区域经济社会紧密适应度的高职教育,必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版块。广大高职院校要树立紧迫的机遇意识,适应经济发展外部变化和教育体系内部变革,努力成就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国教育新的成长点。

努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办学转型

高职院校要真正成为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的重要推动力量,首先需要优化自身的专业办学结构,通过建构和发展具有高职教育鲜明烙印的专业结构新特点,从而更好地对接产业升级与社会转型中的人才需求和教育需要,提升自身办学品质和影响力。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经历快速规模化发展之后的专业结构优化,高职院校需要树立的是一种转型升级的发展观,而不是局部的修修补补。从发展的行为维度看,高职院校的转型升级需要把握好两个方法,一是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在全国高职院校总量已经接近1300所的态势下,各个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有所不为,不盲目追求综合化、不随意新设一时的所谓热门专业,而是要重心下移、对接地方,围绕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为内核的产业链,努力形成专业链,在一个或者多个专业群的集成、放大上做到有所为。唯有如此,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综合性、特色性、单科性高职院校自然、合理布局的高职教育办学生态。二是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主要针对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万物废则立,不破不立,市场导向的办学需要从政策导向、社会需求、考生意愿、毕业生质量等方面入手,建立专业退出、调整的动态机制。对处于产业发展的衰退期、技术上没有升级换代可能性或者进出口两头不畅的专业要压缩规模直至退出,形成落后就自然淘汰的减法效应,为后续更好地做加法预留足够的办学空间。

从发展的方向维度看,高职院校要努力通过构建两个一体化来实现转型升级,丰富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一是专业、学科一体化,高职办学以专业为基本单元,但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上将去学科体系演变为去学科的做法,限制了专业发展的先进性和学术性。高职院校要建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机制,在丰富高职专业职业性内涵的基础上,注重提升专业的学术性,促进高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职前职后一体化,强化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大功能,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互动演进,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高职院校要不断丰富开放办学的理念,学会两条腿走路,在强化职前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主动承担起职后教育的社会责任,促进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发展。

努力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如果说结构转型是内涵发展的基础,那么提高质量就是内涵发展的核心所在。尤其对于办学历史还不长、社会吸引力还不强的高职教育而言,质量更是未来发展的生命线。

针对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当前高职院校在两个方面的质量建设亟待提高和升级。一是师资队伍的质量建设,关键是教师的能力建设。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能力决定了一所学校履行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水平。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来源单一、基础薄弱、层次不高的问题,仍远远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要围绕双师型队伍建设这条主线,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激励机制和兼职教师有效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新理念、新模式,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升级。二是课堂教学的质量建设,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学信息、资源与行业企业一线的零距离短距离是高职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高职院校要在课程、教材、基地等资源建设上形成校企协同建设的有效机制,建立行业企业资源引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改造流程和评价体系,真正使优质资源进入课堂。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青年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院校要积极吸收和运用现代化的知识传播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开展与学习方式相协调的协同变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实现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与技术同步、与时代同行的全面升级。

建设高职本科,谁是可依靠的力量

作者:李梦卿 系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在网上搜索关键词高职学院本科,可以很容易找到这样的新闻:辽宁高职院校率先在全国开展本科教育试点,江苏试点高职院校招收本科生,福建学生可到高职院校读应用型本科等。高职学院开办本科专业或与普通本科高校联合开展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一些省市已经真正开始实施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如何办的问题,成为教育界尤其是职业教育界议论较多的话题。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我们既不能一刀切地不允许办高职本科院校,也不能一哄而上地办很多高职本科院校。建设高职本科,要遵循教育规律,切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把握适度、适量的原则。笔者认为,具体建设路径有三条:一是改民办本科院校为高职本科院校,二是改部分普通本科院校为高职本科院校,三是将现有的示范高职学院中办学质量优秀的部分学校建设成为高职本科院校,即两改一建的高职本科院校建设路径。

改民办本科为高职本科,可引而不可期

我国现有的民办本科院校有两类,一类是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院校,一类是大学的独立学院。大多数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院校按照学科体系培养学科型、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独立学院因其是依附于普通高校的办学实体,他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母体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一致,而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在同一个类型体系上。

可以通过给予一定政策进行引导,吸引民办本科学校办成高职本科院校。但由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形式受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保护,他们可以选择学科型人才培养体系,也可以选择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要把这类学校办成高职本科院校,在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尤其在职业教育吸引力还不强的现实环境下,如果没有更优惠的办学政策和刺激机制,将民办本科院校转型成高职本科,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很难通过这条路径达到预想的效果。

改部分普通本科为高职本科,可导而不可盼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从这个意义上讲,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省市属的地方本科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确立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比较合理的。

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引导部分省市属普通本科院校转型成高职本科院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就这类学校自身而言,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不高。对他们而言,办高职本科可能会被其视之为一种政策上的惩罚和人才培养上的降格,而没有内驱力,即使转型也是迫于政策和行政力量主导下的无奈。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学科型的本科教育办得更好,办成教学研究型甚至研究型大学。

这类高校转型为高职本科院校,若办出质量,需要经过漫长的观念转变过程,与当前高职本科教育的迫切需求难相适应。这类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办高职本科,其转型时间、转型效果都是不可寄予过多期盼的,毕竟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

建高职专科为高职本科,可行而不可泛

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引导性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在1200多所高职(专科)院校中,有国家示范高职学院100所,他们引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坚守职业教育的阵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他们中一大批学校具有最强烈的、最迫切的愿望,希望开展高职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当然也更希望跨进高职本科院校行列。

虽然国家几年来一再重申,高职专科不允许升格办本科,但他们的诉求几乎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这从目前很多学校申办试点本科专业以及与普通本科高校联办本科专业的积极劲头就可见一斑。

从引导的角度看,建设高职本科,目前能一呼百应的只有高职专科院校,他们一定会成为最热情的呼应者、最积极的推动者和最忠实的执行者。在他们的基础上建设高职本科,最有可能延续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而如何将部分高职专科院校建设成为高职本科将会涉及院校的遴选问题,可在总体上把握数量适度、质量优先、产业需要、标准从严的原则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防止数量过多过泛。如果说100所国家示范高职学院是职业教育中的211,那么,这些遴选出来建设高职本科教育的院校就是职业教育中的985了。因此,标准从严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把握的原则。

两改一建的高职本科院校建设路径,笔者认为须以建为主,即将一定数量的高职专科院校建设成高职本科作为主渠道。而对于高职本科院校的管理,不宜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管理相合并,而应按类型归并到职业院校的管理中。唯其如此,才能保证高职本科院校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高水平特色化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参考2014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