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

201608信息参考

时间: 2016-12-20 15:56:32     来源: 淄博职业学院图书馆 访问次数:

编者按:

传统琵琶名曲《淮阴平楚》深具撼人之功,至今奏来仍能声震霄汉,使听者始振、继恐,俄而涕泣无从。十面伏兵临阵,胜负已见分晓。2012年起,每至冬日,神州大地就开始不断上演“十面霾伏”。PM2.5、重度空气污染、防雾霾口罩、单双号限行……成为网络和媒体的夺标字眼,牢牢占据着话题榜榜首。2014年起,政府宣告将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可是力度究竟如何?恐怕那些生活在污染企业周边的民众与那些同样无处逃避无处不在的污浊空气的官员们心底的那面镜子都会折射出一样的亮光吧?

专家说,“霾是气象灾害”“静态空气不利于雾霾消除”“最近没有大风天气,所以雾霾盘踞不散”。呵呵,风从南边来,霾向北边走。可是,北地居民就会那么悦迎风往这方吹吗?这可是个稍微有点生活常识的人不用思考都能解出的答案。我们距离停止定期发布雾霾预警最少还需要多少年?5年?10年?还是20年?30年?60后、70后、80后的有生之年,究竟望不望得到希望看见的希望?截至2016年12月18日,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142.2万平方公里处于雾霾笼罩中。试问,如此混沌的局面到底有谁能够真正看得清?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2016年代,每至霾起时,如果我们还是必须依靠督察组督促检查各地重污染天气预案启动和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如果我们还是天真地相信只要尚方宝剑在手所有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这种高压古旧的管理模式,那么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强调了这么多年的法制建设呢?那些说好了的信息公开呢?那些讲明了的数据透明呢?那些写白了的违法必究呢?那些坐着飞机、高铁、动车、轿车风尘仆仆匆匆来去的督导者们,就从没有人考虑过因此而增生的次生污染与人财物成本吗?那些因为督查有力而汇集上报中央的假大空数据,那些因污染而造成的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和流于形式的关停整顿,那些因治污而产生的惊人费用,应该由谁来拷问良心?由谁来叩问标准?由谁来追究责任?

雾霾,常见于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需要持续稳定和谐发展,而文明提升更倚赖于城市的繁荣昌盛。雾霾业已成灾,绝非量量体温吃两天药片就能OK的小感冒;环境更至病重,不能依靠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大局观念的局部治理。我们努力追求经济发展保持6.5%以上的增速目标,难道就意味着可以豪迈任性肆意地竭泽而渔?可以无视技术标准、放弃产品质量?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无节制的破坏?如果未来,经济的高增长态势也不能抵消雾霾蔓延的速度和其对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灾难性影响,我们的子孙后代又该如何看待和领悟这段战绩辉煌的经济发展史呢?

有些时候,说实话并不都意味着抱怨。这是我们的国,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根,我和13亿7千万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一样,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如果社会发展确实存在问题,我们有机会去影响、有能力去改变,却甘愿俯首帖耳做一只无所作为沉默乖顺的羔羊,那么即使雾霾再重一些、再多一些又有什么要紧的呢?难道仅仅因为自己是在雾中的当局者,所以才会迷失?

理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希望每个有知者行动起来,理性客观地寻求任何可以发挥影响的影响,寻求任何可以改变的改变。无论是个人选择环保出行,还是多一句对他人的劝告,或许都能够让阳光更多一点照耀在大地上。

本期目录

霾,到底是不是天灾?   ★外媒关注:中国以公开透明态度治理雾霾  

★《一个环保工程师眼里的雾霾真相》  ★四面“霾”伏,拿什么保护我们的孩子?

防霾口罩能有多大用?有人做了个实验,结果...

霾,到底是不是天灾?

信息来源:新华网  山东环境 作者:唐华 发布时间:20161219

   从昨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重污染天气过程,据悉,严重雾霾将持续到21日。北京为此已启动今年首个红色预警,与此相应的限行、停课等应急措施逐步推开。而就在不久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修改二稿)》中将霾列为气象灾害。“大雾锁城”之下,霾到底是气象灾害还是人为污染,持续引发各方激辩。

官方解释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气象灾害防治条例的立法意图是为了强化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健全本市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应急处置和城市治理能力。条例不是给某一个部门立法,而是结合北京实际情况制定的综合性防灾减灾地方性法规,隐患治理主体责任在政府,将霾列入气象灾害范畴,不改变“政府统筹部门各负其责”的现有治理工作格局。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霾”属于天气现象和污染现象交叉的复合现象,且问题已经十分凸显,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霾入法可以让政府部门尽更多的责任,让全社会更加关注霾的防治,统一行动,形成防霾治霾的有效保障系统。

专家持不同看法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认为,从法律上看,立法首先是一种价值选择和判断,将“霾”纳入气象灾害,意味着立法者并未将环境保护或者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优先的价值选择。其次,立法是一种权利、权力的边界划定,如果将“霾”作为气象灾害,意味着个人不具有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政府也不负有治“霾”的责任,任何人都可以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而无须承担法律责任,这与绿色发展的理念、美丽中国的愿景显然是完全背离的。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环境法专家孙佑海认为,人类的不合理的行为是形成雾霾的内因。如果将雾霾列入气象灾害,将影响对气象灾害的性质定位,混淆雾霾污染的治理主体,不利于雾霾问题的有效解决。

编辑有话说伟人曾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但在这场治霾之战中,相信绝大多数人怎么也笑不起来。几年来,从官方表态中,我们看到了足够的决心和信心。但无论是“提头来见”,还是“不怕得罪人”“不达目的决不停战”,铿锵之语似乎并没有换来空气质量的明显好转。笔者相信,将霾列为气象灾害并非是为逃避责任。但“久攻不下”,人们的心态自然会发生变化,“雾霾是不是治不好了”“治霾还得靠风吹”诸如此类的担心在民间颇有市场。恰在此时,将霾归为“天灾”自然会引发质疑。 

治霾毕竟是结果导向的,只要见到了效果,看到了希望,霾到底是不是天灾,who care?我们要的只是跟霾说“bye bye”。所以,与其忙着给霾找“亲戚”,还是多想想治霾行之有效的办法吧,这才是最实际的。

外媒关注:中国以公开透明态度治理雾霾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网 发布时间:20161214日 责编:王晓易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2月16日发表了题为《北京发布雾霾预警》的报道称,北京日前因为严重的空气污染而发布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从16日晚至21日,北京的车辆将实行单双号限行等措施,部分工厂必须减产甚至停产,幼儿园和小学也将停课。中国此前已经宣告将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但与此同时,民众和专家中对于进展过于缓慢的批评声音也在增多。尽管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禁令,但北京周边的很多工厂仍在向大气中排放污浊的废气。问题是:政府监管不够严格。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空气质量的好坏仍非常依赖天气”。刮起寒冷的北风时,城市糟糕的空气就会被吹走。如果风从有更多工厂的南边吹来,有害物质指数就会飙升。马军认为,到北京停止定期发布雾霾预警至少还需要5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甚至还需要几十年。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16日发表了题为《环保人士称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有进步》的报道称,最近一个下午,在北京市中心的办公室里,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移动鼠标,在电脑屏幕上打开了一张中国4600多家企业的实时废气排放监测图。代表每家企业的红色图标像胡乱摆放的马赛克瓷砖一样相互重叠。图表显示,全国有270家企业废气排放超标,只占全部监测企业的一小部分。马军说,数据本身就是一种改善。马军认为,记录排放情况是确保透明度的重要一步,而中国解决污染问题需要透明度。在采访中,马军表示他看到中国政府在解决空气污染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在2013年前,中国监测和公布PM2.5浓度的城市屈指可数。如今,有400多座城市监测和公布这一污染物的数据。中国已经进入公布空气质量信息的时代。中国变得透明得多。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17日报道称,中国环境保护部17日向媒体通报,针对12月16日至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的重污染天气过程,环境保护部派出的13个督查组已经分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各地,于12月16日全部到位,展开督查工作,重点督促检查各地重污染天气预案启动和应对措施落实情况。中国环保部表示,将及时向社会通报空气质量状况以及各地重污染天气督查情况。

《一个环保工程师眼里的雾霾真相》

信息来源:腾讯新闻网 时政新闻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9日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大气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有关部门公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总体趋势是不断下降。但事实上,虽然今年夏天出现罕见的蓝天白云,但总体上,却是雾霾越来越严重,尤其在冬天。2015这个夏天,武汉、郑州、北京等几个城市,看到了久违的蓝天和白云,还有夜晚那满天灿烂的星斗。朋友圈里,不少人也在晒自己拍摄的蓝天照,带着一份难得的欣喜和惊讶。曾被称作老男人饭局上的斟酒女孩、央视最穷主持人的柴静,自费百万拍了一部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火了几天之后,被迅速封杀。片中提到了燃煤、汽车排放甚至餐饮对雾霾的影响。柴静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是否靠谱,这里不做评论,仅从一个环保工程师的角度谈谈对雾霾的看法。

雾霾,必须直面的问题。进入21世纪,我国的大气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有关部门公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总体趋势是不断下降。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635519亿立方米(标态),比上年减少5.8%,工业废气排放量首次出现了下降;集中式废气排放量36832.3亿立方米(标态)。2013年,全国工业废气排放量61.34万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48%。

雾霾的主要原因我们真的清楚了吗?要找到雾霾的主因,就要从我国的能源结构入手。普通人通常很少接触能源、石化、炼钢等行业,所以对环保,他们通常的感觉就是汽车尾气、污水排放、甚至乱扔垃圾之类,事实上,虽然这些也是环境污染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汽车拥有量虽然增长很快,但跟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不多的,发达国家汽车多年前就有很高的拥有量,但也没有出现象我国这样严重的雾霾。汽车和餐饮的排放跟燃煤比起来,也只是很小一部分。不论汽车还是餐饮,显然不足以造成如此严重的雾霾。其实,要找到雾霾主要来源,其实也不难,就是看我们主要的能源来源于哪里,就很容易找到雾霾的真正原因。排放导致雾霾,这点不可否认。

中国的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80%左右,而水力发电仅占百分之十几,核电、风能、光能等新能源发电仅占百分之几,由此可见,火电站是我国主要能源提供者,而火电几乎全部都是以煤为燃料。而钢铁、水泥、石油这些重污染行业,无一例外地都需要燃煤,即便是我们汽车燃油的生产,也是需要煤提供能源或原料,这些所有行业,也都需要消耗电力,而电力,80%左右来源于煤。从数据来分析,一吨煤产生的二氧化碳约2.5吨,我国2013年煤消耗量约35亿吨,约产生二氧化碳87.5亿吨。2014年汽油消费量约1亿吨,柴油消费量约1.6亿吨,全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约8亿吨,不到燃煤产生二氧化碳的10%,而燃煤废气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有烟尘等杂质,废气比例来看,显然燃煤占绝大部分。所以,中国超过80%的能源来源于煤,也可以就此推出80%左右的废气排放来源于煤。煤是主要污染来源。煤是主要污染来源,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点柴静在片中也提到。柴静甚至提出了减少煤的消耗,提高天然气比例的措施(这个观点其实也是有问题的)。但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多煤、少气、缺油”的国家,短期内停止用煤,甚至仅仅是减少到一半,都是不可想象的。那直接导致全国大范围缺电,对经济的打击不言而喻。

环保上我们做了多少?实际上,近年来,针对燃煤火电、化工、采暖的洁净燃烧技术已经发展非常快,脱硫、脱硝已经成为必备设备,到2015年,几乎所有的火力发电厂都装备了脱硫和脱硝设备,这些比起十几年前相比是非常大的进步。氮化物也是产生雾霾的原因之一,所以今年夏天的蓝天白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今年全国大部分火电厂都投运了烟气脱硝设备,大大减少了氮化物排放。燃煤大户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的排放确实大幅度减少,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

目前火电厂几乎100%都装了脱硫设备,大部分装了脱硝设备。近些年来,各火电厂为环保投入的资金数以千亿计,并且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排放物指标的检测数据,确实在下降,从这个角度说,环保部门的排放物逐年下降的说法似乎有了证据。但为什么总体来看,雾霾依旧越来越严重?是哪里出了问题?从本世纪以来,我国火电厂开始在烟气排放末端加装脱硫设备,业内称脱硫岛,并且在近几年又开始进行脱硝改造,即去除烟气中影响大气污染得氮化物。到2015年,火电厂脱硫和脱硝基本普及。问题在于:环保部门一直在关注排放烟气的多少,而忽视了烟气的温度与湿度才是问题所在!脱硫设备打了折扣?雾霾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排放的烟气,不论是根据常识,还是专业的试验都可以证明,烟温越高,烟升越高,越容易扩散。同时,烟气温度直接影响烟气的湿度,湿度越大的烟气,越难以扩散,也越容易形成雾霾。所以,烟气的温度对于扩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上个世纪,由于我国没有安装烟气脱硫设备,火电厂烟气排放温度在130-150℃之间,在这个温度下的烟气属于干烟气,容易扩散,不易形成雾霾。这种情况下,虽然大量含硫含氮化物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但通常不会导致烟气在低空聚集。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记忆中的童年都是白天蓝天白云,晚上星光灿烂。那时虽然没有这么复杂的环保设备,但是烟气排放温度高,不容易形成雾霾。

为了控制酸雨,本世纪以来,提高了环保要求,引进国外的脱硫技术,烟气脱硫开始在火电厂普及。我国能源消耗主要是燃煤,最大的燃煤用户是电厂锅炉。电厂锅炉全部上了烟气脱硫,并且超过90%是湿法脱硫,湿法脱硫之后的烟气温度在30-50℃左右的,湿度在100~200g/Nm3(克/标方),而我国大气的平均湿度仅为9g/Nm3,锅炉湿法脱硫排烟湿度为大气平均湿度的10倍以上,温度比脱硫前低80-100℃。总量上看,按吨煤燃烧湿法脱硫烟气带出1吨水估算,我国燃煤锅炉烟气湿法脱硫每年向大气排放约40亿吨的水蒸气。按照烟囱设计规范,由于污染雾浓度降低,脱硫后防腐湿烟囱通常只有原来干烟囱高度的一半,烟囱高度降低、湿度增大,使排烟难以扩散。脱硫不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吗?为什么引进后不行了呢?问题出在哪儿呢?根据国外经验,湿法脱硫岛通常需要加装烟气再热器(业内称GGH,Gas gas heater),将烟气温度抬升到80度以上排放。采用80度以上高温烟气排放,这在不少发达国家是排放硬性标准。例如,德国的《大型燃烧设备法》规定,烟囱入口温度不得低于72℃;英国规定排烟温度不得低于80℃,日本规定排烟温度在90-100℃。采用GGH加热烟气的工艺是国外早已成熟的技术,但在我国却大面积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系统堵塞,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原因在哪儿呢?主要是两点:1、脱硫公司或者因为没有吃透技术,或者为了节约成本,对脱硫工艺和布置进行了不恰当的简化。例如,国外的流程是,脱硫后的烟气需要除雾,除雾后的烟气从脱硫塔进入烟气再热器的下部进行换热,这样可以保留较长的烟道,以便除雾不尽的含有石膏液滴的烟气充分沉降,不至于堵塞设备。国内几乎所有的脱硫后的烟气都是从GGH(烟气再热器)上部直接进入,这样固然可以简化烟道布置,节约投资成本,但是,由于石膏液滴除雾不完全,或运行时吸收塔液面控制不好,由于重力影响,导致石膏浆液很容易在烟气再热器上部附着,造成设备经常堵塞,设备无法正常运行。2、部分设备的选型或质量存在问题,比较典型的是除雾器选型不当或质量不好,导致除雾余量不够,效果不好。引进的技术没有吃透,在设计、制造等方面存在问题不少,设备的运行故障频发。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也存在政策上的原因,国家划定了总体完成脱硫脱硝的时间表,但对各企业而言,脱硫是个很大的投入,越晚上脱硫,成本越低。这就造成了全国在要求的时间节点到来之前,短期内大量上脱硫项目,远远超出市场承受力。一窝蜂上脱硫。一时间,国内大大小小脱硫公司纷纷冒出,甚至有不少脱硫公司实际上是几个人,几张桌子的皮包公司。在这种乱象之下,不出问题,也不可能了。

“砖家”的建议靠谱吗?这个时候,我们的专家出现了,某些所谓的专家,不是积极研究如何改进工艺,提高排放标准,而是想方设法用最少的钱,换取更大的利益,哪怕牺牲环境与健康。他们认为,GGH(烟气再热器)不是必要的设备,建议取消。理由是:1、经常堵塞,导致脱硫岛无法运行,甚至影响整个机组的运行安全,导致机组停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2、取消GGH(烟气再热器)对脱硫效率几乎没有影响,不影响排放指标的实现,甚至因为没有泄漏,甚至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3、由于排烟温度高,消耗了热量,降低了机组效率,不利于节能。这些理由说的符合实际吗?符合,每一条都是实际情况。但取消烟气再热器依然不是正确的选择,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环保与节能,某些时候,是无法双赢的,必然要做出谁优先的选择。某一种小范围内的能源是有限的,但自然界总体看来,能量必然是守恒的,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从一种形式转为另一种形式,这是中学教材中的常识。而环保,本来是一个很专业的科学领域,几乎所有的环保设备都会存在能源消耗。但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某些人却硬要将节能与环保混为一团,似乎环保就是少用电,少开车那么简单。于是,在某些专家的建议下,有关部门的默许下,国家又开始了大规模取消GGH(烟气再热器)的运动。一大批新上的电厂不再要求安装GGH,已经安装的电厂开始大规模拆除GGH,排烟温度的要求也没人提了,某些电厂的排烟温度几乎接近大气温度。温度越低,烟气湿度越大。而我国排烟温度和湿度在现行的大气污染控制指标中还没有详细规定。这样的结果是直接导致大量烟气低温、高湿度排放。低温、高湿度的烟气难以扩散,雾霾也就越来越严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夏天雾霾比冬天少。夏天虽然一样是用电高峰,但温度较高,烟气湿度较低,扩散较快。对于电厂等企业来说,他们更乐意烟气低温排放,因为低温烟气排放,不仅省去了GGH(烟气再热器)的设备费用,同时意味着锅炉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发电成本。如果住在电厂周围,你会有更明显地感受,每一片树叶上都是厚厚一层石膏灰,这是脱硫后烟气携带的小的石膏液滴和煤灰的混合物。笔者到过近百家电厂,不用进电厂,只需将车停在附近半天,就知道该厂的烟气势低温排放还是高温排放,如果车上积了厚厚一层灰,一定是低温排放。而焦点在于:这些极大污染周边环境的、含有大量石膏灰低温排放的烟气,是符合环保要求的!

发达国家是怎么做的呢?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烟气排放温度一直是环保要求的刚性指标,通常要求在80度以上。

日本,由于日本是个岛国,为了避免对本国的污染,要求排放大气温度90-100℃,几乎所有的火电厂都安装了烟气再热器。在美国,除了一部分电厂安装烟气再热器,也有部分火电厂采用天然气加热烟气的方式进行排放,均采用高温排放。在德国,要求排放温度不低于72℃,除了安装烟气再热器,同时推广其他烟气加热技术,烟气通过冷却塔余热加热的方式。英国,要求烟气排放温度不低于80℃,主要采用烟气再热器加热方式。这些国家,都是强制要求烟气高温排放。而我国,越来越多的火电厂都采用低温排放烟气。经过湿法脱硫后的烟气,如果不经过再加热,排放温度只有40-50℃。那么问题来了:发达国家装设烟气再热器的不会发生设备堵塞吗?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与运行状况有关,但绝没有国内这般普遍,基本都能满足正常运行。以同样是国内环保公司总承包的香港项目为例,由龙源公司总承包的香港南丫岛脱硫项目,凯迪公司总承包的CLP脱硫项目,脱硫系统都运行良好,也没有发生烟气再热器堵塞问题。所以,毫无疑问,取消烟气再热器无疑个因噎废食的错误决策!

煤改气能避免雾霾吗?柴静的《穹顶之下》有个隐含观点,燃煤是污染主因,减少煤的使用量就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吗?答案是否定的。天然气燃烧增加了排烟湿度和氮氧化物总量。天然气所含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低,一直是作为大气治理的措施之一,煤改气对于减少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有利,却增加了排烟湿度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计算表明,每立方米天然气燃烧会排放其两倍体积的水蒸气,并且因为燃烧温度高产生的氮氧化物含量比燃煤高,由于设计标准问题,天然气燃烧的烟囱更低,北京有许多小区采暖天然气锅炉排放烟囱就在居民楼顶。按照我国年天然气消耗量1600多亿立方米估算,每年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量超过3200亿立方米,相当于向大气排放水分接近3亿吨。此外,钢铁、热力锅炉、有色金属、氧化铝、化工、餐饮等行业也都在向大气大量排水分,这些水分与排放的烟气一起,更容易形成雾霾。

我们该怎么做?完善空气污染控制标准,在大气污染控制标准中增加排烟温度、湿度控制的内容,比如将排烟控制规定在高于大气温度约60℃(或实际温度不低于80℃)、湿度低于90%,在解决大气雾霾污染的同时,同步实现节能和节水。2、对各电厂的脱硫岛进行改造,除了扩容之外,尽快增设烟气再热器,将各电厂已取消的GGH设备恢复或采用其他方式加热烟气再进行排放,尤其是离市区较近,人口密集区域的电厂排放烟气必须经过加热才能排放。3、烟温较低、湿度较大的烟气的烟囱设计标准需要更改,对于低温的湿烟气,不论污染物是否达标,都需要更高的烟囱高度才能满足要求。4、逐步推广近零排放技术,进一步加快环保改造。5、在环保政策上,不要再提“环保与节能并举”,对于民用而言,环保与节能或许具有一致性,这个提法似乎没有大问题,但对大多数工业而言,要想环保,就无法节能。以电厂为例,增加脱硝、脱硫、以及未来可能要求的脱碳等环保措施,势必增加能源的消耗量。对电厂而言,环保花钱,让他们投入环保设备的驱动力无非是怕罚款,而节能,是有利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这本身就是驱动力。也正因为如此,不少电厂以节能为理由,停开或少开部分环保设备,导致污染排放增加。

四面“霾”伏,拿什么保护我们的孩子?

信息来源:财经网  作者:周晶晶  发布时间:20161219

12月17日,北京气象台发布霾红色预警。不仅是北京,截至17日,已有40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预计22日有望好转。此次霾污染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或成为今年下半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空气污染。早在2016年新年伊始,雾霾就在全国多地“上线”,北起辽宁,南至四川,西达新疆,东到山东。今年雾霾不仅来得“早”,且覆盖范围呈蔓延扩大趋势。雾霾天气卷土重来,四面“霾伏”之下,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已经延续到下一代。

危险的呼吸2013年1月1日,环保部正式将PM2.5列入空气监测指标中;2013年,北京频繁出现极端雾霾天,PM2.5污染受到广泛关注;2013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认定PM2.5致癌。无论是PM2.5还是“雾霾”,对大众来说已不陌生。“PM2.5具有粒径小、毒性强、停留时间长、运输距离远等特点,而人体的生理结构又决定了对PM2.5几乎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因此PM2.5可以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可深达肺泡并沉积,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从而引发心肺功能障碍等有关疾病,同时这些细颗粒物中所含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胡华教授说。2015年2月4日,中国首个评估PM2.5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报告《危险的呼吸:大气PM2.5对中国城市公众健康效应研究》指出:2013年,大气PM2.5污染导致全国31座省会城市、直辖市中25.7万人超额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结果仅限于肺癌、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死亡病例数,而雾霾对人体免疫系统、生育系统和神经系统同样能造成很大损害,但目前尚未找到上述疾病的权威数据。

雾霾最易对孩子造成伤害早在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雾霾列为一类致癌物质。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生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弱,更易深受其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研究者考察了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对儿童早期健康的影响及长期的健康后果。研究者选取了2916名参与者,调查结果显示:出生后第一年暴露于雾霾中,会导致童年患哮喘风险增加20%,成年时患哮喘风险增加9.5%;在母亲子宫中就暴露于雾霾中,会让他们童年患哮喘风险增加8%。对此,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胡华教授解释说:“儿童肺的发育从胎内一直延续到出生以后,雾霾中的气溶胶粒子更容易被儿童吸入,沉积于肺泡中,影响到肺的发育进程和肺功能,增加儿童期喘息型疾病发生的危险度。环境中的微细颗粒物不但与胎儿的宫内发育延迟和婴儿死亡率有关,还与儿童的肺功能受损和呼吸道疾病有关。长期处于雾霾环境中,孩子的中枢神经将发生病变,引起肺水肿或慢性支气管炎,严重时可导致肺气肿及肺癌等病症。”而在各大医院门诊中,儿童患者数量确实呈上升趋势。 以郑州市儿童医院为例,该院西区医院内科一病区主任孙晓敏表示,就她个人的门诊来看,以前半天大概看四五十个孩子,而最近她每半天都要接待约70个小病号。“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多,症状主要是咳嗽、喘息等。”

教室里的空气污染为应对近日的严重雾霾天气,北京市教委通知,19日至21日,北京市小学、幼儿园将停课。面对雾霾天气,学校往往采取如停课、调课、室内体育课等应急措施,但并非每次发生出现霾天气都会进行“停课”处理,那么孩子在上下学路上,都会遭受雾霾的侵害。即使在教室,雾霾天气下孩子仍需面对空气污染的威胁。为解决教室污染问题,许多家长提议集资在教室安装空气净化器,但这一提议却频频被拒。对此,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空气净化器统一进校园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难题:一是有的学校不具备条件,如学校的电压电路等安全环境不允许、教室空间是否足够等情况不同;二是空气净化器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用,而教室需要经常开门、开窗,至少在课间时必须通风,客观上不能达到这个条件。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空气净化器需要紧闭门窗使用,教室人多,但环境太封闭对身体并不好,还容易引发流感、手足口病等流行性疾病。我个人认为,如果要添置,应该选择既能过滤外部脏空气,又能给教室送进干净空气的新风系统。”

容易忽略的室内污染目前,全国对室外空气质量已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监测网络,但对室内PM2.5的防护却常常被忽视。室内空气污染也是导致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这对于在室内“躲霾”的孩子和成人来说,若不注意防范,造成的危害也是相当大的。由于建筑物门窗缝隙、通风口等空间可让PM2.5轻松进入,而当室外PM2.5被风吹散、空气质量趋于良好的时候,室内空气中的PM2.5又会因为门窗关闭而居高不下。除了受室外空气污染影响,吸烟、厨房油烟也是常见的室内污染源。研究表明,室内吸烟可致使PM2.5数值暴增12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所作研究结果显示,做饭若使用煤气,厨房内的二氧化氮含量是外面的3倍,粉尘(能够吸入肺部的固体微粒)浓度也高于室外空气质量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导致肺炎、慢性呼吸道疾病、肺癌等疾病,造成每20秒就有1人死亡。在通风不良的住所,室内环境污染比室外空气高100倍,造成的总疾病超过室外空气污染造成的5倍。对此,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主任徐勇胜表示,家长在关注室外空气质量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室内空气污染对儿童的影响。“雾霾天气,儿童应少出门,减少室外活动量,从室外回家后,要及时洗手、洗脸并用淡盐水冲洗鼻腔口腔。还要尽量减少家中做饭的油烟和“二手烟”的室内空气污染源。”

极易损害健康的户外活动“小明坚持锻炼身体,天天早上在马路上跑步锻炼,3年后得肺癌死了”,这一雾霾段子一阵见血点出了雾霾天的户外运动对健康所造成的极大负面影响。雾霾的危害如此明显,而在这种恶劣气候下运动,必然会造成更大伤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宋伟民解释道,“运动健身时人体的耗氧量增加,呼吸加快加深,在雾霾天气下运动吸入的污染物必然更多。这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肿痛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雾霾天不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应该是大部分人都明白的道理,但对于儿童而言,户外活动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尤其重要。儿童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型,而他们的生长发育又非常迅速。为此,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充分利用户外的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作适当锻炼,对提高孩子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和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健康起到巨大作用。但由于雾霾天气的限制,为避免孩子受空气污染危害,家长也不得不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量。

预防工作如何做好雾霾天气就好比一间没窗没门的大屋子,把小半个中国都圈在了里面,面对无处可逃的雾霾天气,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需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着手,减少空气污染对孩子造成的伤害。1、减少外出,不得不外出时必须戴口罩。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口罩,有几个标准可作参考:阻尘效率高,能够阻挡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能与人脸密合,防止粉尘或病原微生物由不密合处进入;呼吸阻力小、轻,佩戴舒适。口罩的过滤作用重点在鼻部,所以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大小的口罩。如果口罩过小,病菌、粉尘、污染容易从口罩边缘或鼻两侧间隙进入。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孩子到药店挑选。2、开窗通风时间不宜过长。可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开窗换气,时间不宜过长。另外,还可在自家阳台、露台、室内多种绿植,如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以净化室内空气,或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 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细微颗粒物为主,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3、清淡饮食,吃吃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够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多吃滋阴润肺的梨、百合、枇杷、菱等。如果觉得嗓子干还可以自制冰糖雪梨等润喉茶。4、做好个人卫生。为避免儿童接触感染各类病毒,幼儿外出回家后应首先换掉外套和裤子,洗脸洗手,将室外病毒隔离掉。家里有人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不要或减少与孩子接触。有近视的儿童,扬尘天气不宜戴隐形眼镜,很容易造成沙尘与隐形眼镜之问的摩擦,引发眼部疾病。

蓝天白云何时不再等风来面对高发的雾霾天气,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减碳、控车、降尘成为主要的降霾手段。雾霾塔等“治霾神器”纷纷登场,各地也采取单双号限行、重污染行业停产等政策减少空气污染。但从目前来看,以上治霾方式践行得并不理想,更多时候,雾霾的驱散靠的只是一阵风。世界主要发达工业国历史上大都经历过“毒雾横行”阶段,最典型的莫过于60多年前的伦敦大雾。1952年12月5日到9日,由于冬季燃煤、工业排放量大,加上持续几天的逆温,整座城市被笼罩在黑暗的迷雾中,数千人染上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最终导致约12000人丧生,患者不计其数。这场悲剧使英国人痛下决心与雾霾开战。20年间陆续出台空气污染防治法案,对居民生活方式及企业排污方式进行持续改造。今日的伦敦也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城区三分之一面积都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伦敦治霾“的成功也表明,污染并非获得财富的必然副产品:严苛的环境政策出台后,英国经济并没有恶化,政府收入也没有减少,环境却越来越好了。而无论是伦敦摆脱“雾都”称号,还是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或多或少都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治污过程,雾霾治理是一场持久战;雾霾治理也是一场攻坚战,路上道阻且难,需要政府、企业 、社会  、公众的多方配合,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调整能源总量和能源结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其著作《发达国家雾霾治理的经验和启示》中指出“对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才是雾霾天气频发的主要因素。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12年煤炭提供了69 %的一次能源和79 %的电量,而且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能源消费的迅速增加。关于如何处理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治理过程值得借鉴。20世纪中期,面对光化学烟雾污染,美国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从能源结构的演变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煤炭占美国一次能源总量的近80% ,后来石油和天然气的占比不断增加,与煤炭一起构成美国的主要能源物质。

加强社会治霾共识近年来,中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PX项目的多次受阻就是很好的证明。随着网络社交工具的进一步普及,舆论给政府施加的压力也会更加明显。但必须要承认,我国在这方面所做的还不够。中国公民社会应形成一种维权意识,通过社会舆论来监督企业,因为这种舆论会迫使政府思考取舍,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在未来,如果不想“孩子眼中的世界”只是一片压抑的灰色,那只有在雾霾围城的当下,行动起来,还孩子一个绿水青山的世界。

防霾口罩能有多大用?有人做了个实验,结果...

信息来源:央视财经 发布时间:20161219

如今,市面上出现了各种防PM2.5的口罩,然而戴上这种口罩就能真的防雾霾吗?为此,有人做了个实验。实验采用一个仿真头模,在鼻子处设置抽气管道,将口罩佩戴上后,查看佩戴效果,并测试过滤效果。

成人口罩五成过滤效果一般本次实验共检测了26款成人口罩,包括3M、绿盾、小米、医用口罩等常见品牌的口罩,均为常见的被动过滤型口罩。实验数据显示,空气中的PM2.5颗粒污染物指数在350-360微克/立方米的环境下,佩戴“3M”等品牌带呼吸阀的挂耳式口罩后,颗粒污染物的阻挡率在75%~99%;一次性活性炭口罩和一次性医用口罩的阻挡率在20%~45%;“绿盾”等品牌的棉质挂耳式口罩的阻挡率在50%~60%。实验结果表明,26款成人口罩中,其中有50%的左右的口罩过滤效果一般,不少口罩面部贴合度稍差,造成漏气,防护效果差。在这些口罩中,带呼吸阀或者面部护具的防霾口罩过滤效果较好,一次性口罩和棉质口罩的过滤效果相对较差。其中,最近比较火的明星同款口罩“PITTA MASK”品牌,并没有宣传的防护效果,PM2.5颗粒污染物的阻挡率不超过60%。儿童口罩80%未达宣称效果本次实验共检测了14款儿童口罩,包括兴研、三次元、Totobobo等品牌。实验数据显示,在模拟重度污染天气情况的环境下(PM2.5 400-500微克/立方米),14款儿童口罩中,只有3款儿童口罩的阻挡率超过75%;其他11款口罩样品的阻挡率在52%~72%之间,占全部样品约80%。其中防护效果最好的一款口罩,可以将吸入的 PM2.5最低降到15微克/立方米,阻挡率达到97%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市面上一些儿童口罩的防护效果并不理想,受测样品中,约80%的口罩颗粒污染物阻挡率并不高。同时,部分价格在单只100元以上的进口口罩,颗粒污染物阻挡率不足60%。

选口罩 应该注意这些那么问题来了,阻挡率不达标的口罩这么多,选购口罩的时候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贴合面部最重要 从正规渠道购买选购口罩,首先要考虑到口罩与自己脸型的贴合程度,口罩与面部贴合越好,防护效果越好。购买时,要选择正规的电商、药店、超市等商家,避免买到不合格产品。此外,在选择口罩时,尽量挑有鼻夹的口罩。由于鼻子是隆起的,有鼻夹可以很好地解决鼻子漏风的问题。挑选时,不能盲目相信明星效应或国外品牌,有些口罩并不是为防PM2.5设计的,起不到防护效果。根据空气质量情况戴相应的口罩11月1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我国首个民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这个标准对细颗粒物(PM2.5)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做了明确规定。根据标准,口罩的防护级别由低到高分为四级:D级、C级、B级、A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空气质量情况。A级对应“严重污染”,在PM2.5浓度达500微克每立方米时使用;D级对应“中度及以下污染”,适用于PM2.5浓度小于等于150微克每立方米的情况。在选口罩时,可根据不同的空气污染程度选择相应防护等级的口罩。“超等级”的防护口罩虽然防护性能更强,但呼吸阻力也更大。当吸气阻力过大时,人有可能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宣称“吸附”PM2.5的口罩多是噱头据专家介绍,目前并没有一款口罩是针对抗雾霾而专门研发的,所以“PM2.5口罩”这一个产品本身不存在。“PM2.5口罩”,只是对可以过滤PM2.5的口罩统称。对于过滤方式,能过滤PM2.5的口罩需要一种过滤网,它的孔径比2.5微米还要小,将PM2.5微粒阻挡在外面。也就是说,口罩发挥的是它的物理过滤机制。但凡说是口罩采用的某种滤芯可以吸附PM2.5,或者是通过化学手段将PM2.5消灭,都是一种不合理的说法,因此宣称“吸附”或“消灭”PM2.5的口罩多是噱头。戴口罩 这样最正确平时佩戴口罩,必须将其完全罩住鼻、口及下巴,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此外,心脏或呼吸系统有困难的人(如哮喘肺气肿)、佩戴后头晕、呼吸困难和皮肤敏感者不建议佩戴口罩,可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骑行或运动时不宜戴呼吸阻力过大的口罩,以防造成呼吸不畅。

 


关键词:信息参考2016年第8期(上) 
?